海洋地质前沿

Marine Geology Frontiers

研究论文

  • 浅海重力流低渗细粒沉积砂岩储层质量评价与预测——以莺歌海盆地东方A区黄流组一段为例

    朱绍鹏;张冲;周伟;孟迪;汤晓宇;

    莺歌海盆地东方A区高温高压低渗气藏尚未实现规模有效开发,寻找有利储层至关重要。通过激光粒度、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岩芯测试分析手段,首先研究了储层微观差异特征,并对储层质量差异进行分类评价,然后通过分析储层质量差异与测井曲线间的响应关系,筛选能用于评价储层质量的测井曲线,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可反映储层质量好坏的敏感因子曲线,最后基于敏感因子曲线协同波形指示模拟方法对储层质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储层质量主要由泥质产出特征决定,当储层物性差异较大,但泥质含量与沉积粒度特征相近时,可根据其泥质产状特征将研究区低渗储层质量划分为3个级次:Ⅰ级储层的泥质产状以有序分布的泥质条带为主,发育粗粒粉砂岩,溶蚀作用强烈;Ⅱ级储层主要特征为泥质混杂分布,发育中—粗粒粉砂岩,溶蚀强度中—强;Ⅲ级储层的泥质产状呈杂基分散状态,沉积细粒粉砂岩,溶蚀发育较弱。其中,Ⅰ级与Ⅱ级储层属于优质储层。建立的储层质量分级评价模型累计方差贡献率可达98.1%,能够反映研究区储层质量差异;提出了基于储层质量敏感因子和地震波形指示模拟相协同的储层质量预测方法,预测结果与实钻资料吻合率高,能揭示有利储层的空间展布,对气田的开发决策和井位部署具有指导意义。

    2025年06期 v.41;No.511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8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 上扬子西缘五峰组-龙马溪组下段黑色岩系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构造意义

    王万能;庞占基;李金旺;李文辉;袁永盛;吴亮;张耀堂;李锁明;赵见波;

    上扬子西缘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广泛沉积五峰组和龙马溪组的黑色岩系,但关于其物源特征及构造背景缺乏系统性认识。为深入探讨其沉积环境、物源及构造背景,了解该地区不同阶段物源特征及构造演化特征,本文针对四川省筠连县金坷村剖面五峰组和龙马溪组下段黑色岩系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该剖面五峰组ΣREE平均值为145.37×10~(-6),龙马溪组下段ΣREE平均值为158.54×10~(-6),均表现为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特征;Rb、Th和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Nb、Sr及Ti等高场强元素亏损,Ce和Eu均表现为较弱的负异常。五峰组沉积期水体先加深后降低,导致其氧化还原环境经历了贫氧-厌氧-贫氧的转变,进入龙马溪组沉积期,气候迅速回暖,水体加深,再次转为贫氧环境。五峰组自下而上先加快后变缓的沉积特征和较为复杂的物源反映出晚奥陶世五峰期处于扬子板块向华夏板块俯冲碰撞的弧-陆碰撞岛弧环境,进入龙马溪期则转为稳定的构造环境,单一的物源也表明广西运动在该地区已阶段性结束。

    2025年06期 v.41;No.511 1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 马里亚纳弧NW Eifuku热液区岩石中黄铁矿的地球化学特征

    刘锦风;曾志刚;王晓媛;曾志斌;杨小双;齐海燕;

    本文选择马里亚纳弧北部NW Eifuku热液区的4块火山岩及其中1块微蚀变火山岩的内部黄铁矿作为研究对象,对样品进行了全岩主量元素、橄榄石和黄铁矿原位主、微量元素及黄铁矿S同位素组成的测试分析工作,探讨了岩石中黄铁矿的地球化学特征、物质来源和微生物成矿作用。结果显示,火山岩为玄武安山岩,包含4种类型的黄铁矿,分别为蚀变斑晶中他形和胶状黄铁矿、斑晶裂隙中细长柱状黄铁矿、基质中半自形-他形黄铁矿、气孔中自形黄铁矿。后3种黄铁矿的晶形表明,其是热液活动早期的产物。蚀变斑晶中黄铁矿的晶形为他形和胶状,相较其他3种类型黄铁矿,其S/Fe比值升高,这些均为矿物在低温下形成的特征,即该类黄铁矿的形成受到了热液与海水混合导致温度降低的影响。4种黄铁矿的δ34S值(6.58‰~-19.60‰)以及部分自形黄铁矿的铁氧化层边缘表明,它们在形成过程中可能受到了微生物作用的影响。蚀变橄榄石中黄铁矿的Co、Ni元素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类型黄铁矿,与蚀变前后热液流体成分改变、热液与海水混合后温度降低导致元素更易进入黄铁矿晶格等因素有关,其核部与边部元素含量的差异可能受到了微生物作用的影响,而蚀变橄榄石对黄铁矿元素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小。

    2025年06期 v.41;No.511 2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3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 南海北部李春海山多金属结核的成因类型及其物质来源探讨

    李伟;刘维亮;钟云;蔡砥柱;邢子浩;孟庆杰;鲁旭;李奇;陈治国;许丞;王先庆;黄赞慧;

    前人对大洋多金属结核进行了比较详尽的研究,然而对边缘海陆坡海山多金属结核的研究仍显薄弱。本文以在南海北部陆坡李春海山采集到的多金属结核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分层XRD矿物学、LA-ICPMS原位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分层同位素地球化学等分析测试方法和研究手段,研究南海北部陆坡李春海山多金属结核的成因及物质来源。李春海山多金属结核存在4个不同单元层(层1、层2、层3、层4),各单元层的矿物组成不同,指示水动力条件和陆源输入速率的差异。李春海山多金属结核主要由水羟锰矿、石英、斜长石组成,但外部的层3和层4锰相矿物除了水羟锰矿,还分别出现水钠锰矿和钡镁锰矿等代表成岩成因类型的结核矿物。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李春海山多金属结核具有多期多物源成矿特征,主要以铁相矿物形成及锰相矿物生长为主。结核内各分层大多数测点Mn/Fe比值均<2.5,层3与层4内少数测点Mn/Fe比值>2.5甚至>5;REY配分模式都出现较强的Ce正异常且大多数与南海海水呈镜像对称,而层3和层4少数测点REY配分模式与沉积物孔隙水REY配分模式相近;Sr-Nd同位素居于南海海水与沉积物之间且接近南海海水,且Pb同位素表现出台湾岛物源的特征。因此,李春海山多金属结核主要为水成成因,后期生长有少量成岩成因组分的混入,主要来源于周围海水,同时也受到台湾岛陆源物质输入的影响。

    2025年06期 v.41;No.511 4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4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频繁海侵海退下开江-梁平海槽晚二叠世页岩古环境响应及有机质富集机理

    袁乐欣;徐志明;孙豪飞;路俊刚;尹相东;牟蜚声;顾天甫;

    二叠纪晚期为地质历史上重要的转折期,在频繁的海平面变化下,重建这一时期研究区页岩沉积环境,并讨论海平面升降对有机质富集的影响尤为重要。碳同位素、显微组分、主微量元素等分析结果表明:晚二叠世页岩TOC含量为0.12%~14.5%,平均为6.14%,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1型,处于过成熟演化阶段;研究区频繁海平面升降导致沉积环境变化复杂:处于半湿润-半干旱性气候,具有厌氧-贫氧-厌氧的演化过程,古生产力经历了低-高-低的变化,且存在热液活动;晚二叠世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为古生产力,且发生6次有机质大量富集,海平面频繁升降导致古生产力驱动因素复杂多样:海平面上升时,上升流作为媒介运输热液活动带来的营养物质造成生产力的繁盛,而海平面下降时陆源碎屑输入作为主要物质来源促进古生产力。

    2025年06期 v.41;No.511 5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7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 ]
  • 川北古中坳陷飞仙关组鲕粒灰岩沉积分布模式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都忠建;倪子尧;殷楠;胡鳕茹;赵彦舟;梁斌;吴伟;

    四川盆地北部古中坳陷飞仙关组是天然气高产层位,其中,白云化鲕粒灰岩是优质储层,其发育受沉积相的控制。深入研究鲕粒灰岩的沉积特征、分布模式有助于指导该区天然气的勘探与开发。为区分飞仙关组具体的沉积相带,利用研究区Q1井岩石取芯资料,通过偏光显微镜对岩石薄片进行观察。观察结果表明,研究区包含6类鲕粒,主要以表鲕、方解石变晶鲕为主,其次为真鲕、负鲕、白云石变晶鲕以及少量的复鲕。各类鲕粒在不同深度段混杂沉积,主要富集于泥晶鲕粒灰岩、泥晶含云鲕粒灰岩、亮晶鲕粒灰岩中。鲕粒的产出特征及其镜下特征分析结果认为,鲕粒沉积于有障壁海岸的台地环境,其沉积微相包含鲕粒滩、鲕滩生物礁、潮汐通道、生屑滩、潟湖泥和静水泥共6类,其中,鲕粒见于鲕粒滩、鲕滩生物礁和潮汐通道这3类微相中。根据沉积相划分结果,白云石变晶鲕沉积在开阔台地相带内的浪基面附近,多富集在泥晶含云鲕粒灰岩中。亮晶鲕粒灰岩包含所有鲕粒类型;泥晶鲕粒灰岩仅含方解石变晶鲕和负鲕,可以指示潮汐通道微相,作为局限台地相的判断标志;泥晶含云鲕粒灰岩中的变晶鲕均呈白云石变晶特征,归属于开阔台地相。沉积相的确立有利于还原研究区的古地理环境,进而判断优质储层的位置,为测井解释评价和油气开采提供可靠依据。

    2025年06期 v.41;No.511 68-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6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 ]
  • 荣成天鹅湖内外表层沉积物常量元素含量分布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林炜;李峰;张晓举;孙菲菲;朱龙海;胡日军;

    于2020年9月和2023年9月利用蚌式取样器在天鹅湖和荣成湾44个站位进行表层沉积物采样,通过对样品的粒度和常量元素进行测试,分析了潟湖内外粒度和常量元素的平面分布特征及其差异,结合相关性分析、水动力数值模拟、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讨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常量元素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天鹅湖表层沉积物组分以砂为主,荣成湾表层沉积物组分以粉砂为主,天鹅湖表层沉积物粒度明显粗于荣成湾;天鹅湖表层沉积物的SiO_2和P_2O_5含量(75.74%和0.055%)高于荣成湾(61.73%和0.053%),Al_2O_3、TFe_2O_3、MgO等常量元素含量均低于荣成湾。整体上SiO_2的分布与平均粒径的分布趋势相反,其他大部分常量元素分布与平均粒径的分布相似,大部分常量元素含量在荣成湾由岸边向外海逐渐增加,在天鹅湖其含量由湖岸向湖内逐渐增加。粒度是影响荣成湾和天鹅湖大部分常量元素(SiO_2、Al_2O_3、TFe_2O_3、MgO等)分布的主要因素,且对荣成湾的影响明显高于天鹅湖;天鹅湖表层沉积物的K_2O分布受成山头海岸侵蚀物质和粒度的共同影响,荣成湾的K_2O分布主要受侵蚀物质的影响;天鹅湖表层沉积物的P_2O_5分布主要受人类活动和海草床的共同影响,而荣成湾的P_2O_5分布主要受粒度影响。

    2025年06期 v.41;No.511 7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87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成果快报

  • 基于数据驱动的边界效应抑制带通滤波方法

    杨佳佳;徐华宁;刘鸿;颜中辉;杨睿;王小杰;刘欣欣;

    <正>0引言受采集环境的影响,海洋地震数据往往存在严重的低频背景噪声,主要由涌浪造成,其特点是频率低、振幅大,表现为覆盖整个记录的背景噪音。常规的处理方法为3~4 Hz的低截滤波,而实际处理过程中,由于边界效应的存在,带通滤波算子通常达不到理想的精度。在地震数据带通滤波实践中可知,3~4 Hz的低截滤波对边界影响较大,50 Hz以上的带通滤波对边界影响较小,通常可以忽略。

    2025年06期 v.41;No.511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3K]
    [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